来源:
小编: 654很多国内的考生在参加TOEFL、SAT、GRE等留学考试的时候,会发现自己遇到“地理”、“生物”等不熟悉的题材的文章就会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这就证明了一个观点,理解速度往往因“材”而异——阅读自己熟悉的题材之时,理解速度要比阅读不熟悉的题材之时的理解速度快出许多。
针对特定的题材,提高“理解能力”的最直接方法,第一步就是梳理该题材中所涉及到的“概念”。针对英语学习者来说的话,就是不要“只背单词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尽快“全面理解该题材所涉及的(由词汇构成的)所有概念”。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我在新的托福词汇书(《TOEFL iBT® 词汇专题突破》完整网络版)中着重从话题的核心概念入手的根本原因。
第二步是尽快了解该题材中的各种常识与理念。比如,研读过一两本经济学方面的书籍之后,阅读技巧真正熟练的人通常早已经记住一些基本常识并在其后再次阅读其他经济学方面的书籍之时反复运用: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关系,沉没成本、机会成本、外部成本的定义与意义,等等。而已经拥有这些常识与理念的人在阅读同一题材、同样难度的阅读材料之时,其理解速度要远远高于那些不具备这些常识与理念的人。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善于做读书笔记的人最终读书速度就是比那些不愿意做笔记的人快出不止一两个等级。大多数人觉得没必要记笔记,殊不知记笔记不只是为了“记住”而已,更多是为了“消化、吸收、反刍、再消化、再吸收”。“记笔记”花费时间但不浪费时间,恰恰相反,最终是最节约时间的一种方式。很多人只不过是目光短浅才觉得“记笔记”浪费时间。
第三步是针对同一题材要读至少两种以上的书籍。针对一些题材,真的有很多人可能一部书都看不完,所以并不知道多读两三部的好处。每个作者对他所书写的题材都有他自己相对独特的视角,又因为一部书篇幅有限于是必然侧重点不同,于是,通常只有多读两三部针对同一题材的书籍才能获得足够全面完整的“知识理解”。事实上,各行各业的人都是如此:学经济学的人不大可能只读过一本关于宏观经济学的书,Java程序员也不大可能只读过一本Java教程。
一般来说,两三本书读下来之后,在该题材方面,“理解速度”就会大幅度提升。再多读一本的时候,就会发现太多地方可以“跳”过去也没关系——因为已经学过记过很多,最终需要“必须关注”就会相对减少。
最后,针对英语学习者来说,专门准备一个本子,用来收集整理特定题材的词汇、概念、常识、理念,是必须的功课。